來源:瀏發集團 2021-12-11
“讓瀏陽人民住得安心,生活舒心。”6月22日,瀏陽老舊小區改造集中開工,城區83個老舊小區吹響“改舊迎新”的集結號。這是瀏陽“舊改”新機制下,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第一次大規模集中開工。
瀏陽從項目立項之初,就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,并讓群眾參與到改造前、中、后的各個階段,不僅征集群眾意見,還選出群眾代表當監督員,“只有充分考慮居民的需求,改到實處、改到居民心坎上,才能讓各方滿意。”
如今,“舊改”項目即將全面完工。一個個老小區“靚”起來了,一棟棟舊房子“新”起來了。顏值與功能并存,歷史與溫度相依。也許,圖片能最直觀地體現變化。讓我們跟隨攝影師的鏡頭,走進這些華麗“蝶變”的老舊小區,去感受當地居民的美好生活。
百川里片區
位于淮川街道城西社區,以百川里路兩廂小區為主,涉及原煤炭公司宿舍、房產局宿舍、抽紗廠宿舍、建筑公司宿舍(建家園)4個老舊小區,居民以原單位職工為主。
建成時間:上世紀八九十年代。住戶數量:12棟320戶。建筑面積:約2.6萬平方米。
▲煤炭公司宿舍樓改造前后對比圖▼
老舊小區“靚”起來,舊房子“新”起來
改造思路:圍繞“開放公共資源、盤活閑置資產、完善功能配套”的思路,做實基礎類、完善類、提升類項目改造,將百川里片區改造納入“千年城關,一品淮川”規劃,精心打造淮川河畔特色完整社區、綠色社區、智慧社區。
▲煤炭公司宿舍樓改造前后對比圖▼
對原有的人行橋進行重建、主干道鋪設瀝青、規劃停車位、增加了植被等,使煤炭公司宿舍小區更加美觀。
改造成效:不僅提升了四個老舊小區的生活品質和居住環境,還完善了百川里片區功能配套,構建了居民5分鐘和15分鐘生活圈。
5分鐘生活圈里分布了淮川街道辦事處、老年大學、機關幼兒園等公共資源,以及原鄉鎮企業局宿舍、煙草公司宿舍、海泡石宿舍和交通局宿舍等4個籃球場和煤炭公司宿舍公共停車場。
▲改造前后對比圖▼
此次改造在圍墻中填加了一個中式門洞,兩個小區的居民變成了鄰居。
15分鐘生活圈涵蓋了公園、養老、教育、醫療、農貿市場、酒店、商場等公共服務場所。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打通公共服務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提升了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。
恒宜新村小區
位于集里街道百宜社區, 花炮大道南側,天虹商圈對面,居民以原人民醫院附近拆遷安置戶為主。
建成時間:2000年。住戶數量:8棟400 戶。建筑面積:5.6萬平方米。
▲恒宜新村小區改造前后對比圖▼
恒宜新村居民樓之間的荒廢空地,建成了健身休閑場地。
改造思路:圍繞“留住城市記憶、打造睦鄰小區” 的思路,完善功能配套,增加活動空間,改善居住條件,提升生活品質。
改造成效:一個小區的文化,隱含在小區居民的生活習慣中、居民的氣質中。恒宜新村小區居民們的生活習慣和氣質,成了“城市里的鄉愁”——有著文化的元素、歷史的煙云和情感的寄托。在恒宜新村的改造過程中,除了改善了居民生活“硬件”條件,還注重人文元素的融入,將小區的精神文化和居民成長記憶融入改造中,實現了傳承瀏陽歷史文化和改善人居環境融合的目的,為城市發展留下了有跡可循的記憶。
龔家橋片區
位于集里街道龔家橋社區,濟川河兩岸,包括教師新村小區、龔家橋小區。
建成時間:上世紀九十年代。住戶數量:42棟1854 戶。建筑面積:29.9萬平方米。
▲龔家橋小區改造前后對比圖▼
濟川河兩岸,全新的龔家橋小區和教師新村小區,既有顏值又有“里子”。
改造思路:圍繞“人文關懷,適老生活”的思路,充分利用小區現有資源進行適老改造,真正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改造成效:房屋由“舊”到“新”,道路由“洼”到“平”,管線由“亂”到“齊”,環境由“差”到“美”,綠化由“粗”到“精”,配套設施由“缺”到 “有”,小區由“散”到“整”……隨著龔家橋片區改造工程的結束,居民的生活環境改善了,幸福快樂在家門口持續綻放,大家有了更多的安全感、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花炮小區
花炮小區位于瀏陽西大門主入口,花炮大道北側,是瀏陽最具代表性的商住一體小區。
建成時間:2000年。住房數量:27棟1260戶。占地面積:8.6萬平方米。
▲花炮小區改造前后對比圖▼
陳舊的小區街道,經過改造煥然一新。
改造思路:本著“共建共治共享、締造宜居宜業小區”的理念,優化小區環境,增加配套功能,整合商業業態,重新定義功能布局,打造綠色、智慧社區。
改造成效:通過小改造、微更新,引入物業管理,實理多元治理,共同締造和諧氛圍,同時對商業區重新進行規劃布局,增加口袋公園等居民休閑空間,打造了宜商宜業活力小區。